美国质量管理学家约瑟夫·朱兰博士指出:“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,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,质量是和平占领市场最有效的武器。”当前,中国制造业的发展迈入了从‘制造’到‘质造’的后半程,制造企业想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突破重围,通过加强质量管理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、持续深化品牌建设已成为其获取竞争优势、实现长远发展的有力手段。
原文链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2zZLp8UfFLQU2mlw_0VWvA
那么,当下质量管理具体包含哪些内容?未来会有何种发展趋势?制造企业应该如何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转型,实现高质量发展?带着这些问题,e-works专访了美国质量学会(American Society for Quality,ASQ)冯永昌院士,为您剖析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01 发展:质量管理内涵演进
当蒸汽机的发明揭开了机械生产的序幕,泰勒将产品检验引入至生产管理,质量检验的重要性得以被企业强调;当电力应用、劳动分工和批量生产的实现,休哈特提出了统计过程控制(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,SPC)理论,企业获得了质量控制的方法与工具;随着PLC与IT系统不断加速工业自动化的发展进程,费根堡姆和朱兰提出了“全面质量管理(Total Quality Management,TQM)”的概念,质量预防的意义得以被企业重视;而在当前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的浪潮下,企业对质量管理的要求也上升到质量预测的高度……这也对应了质量管理理论从“1.0”到“4.0”的四个发展阶段。
质量1.0-4.0发展历程图
自诞生起,质量管理理论不断演进,并逐渐在全球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与应用。“目前的质量管理,包含了质量策划、质量控制、质量保证、质量改进等主要内容。进入工业4.0时代,质量4.0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质量管理、过程智能控制与调整、全生命周期产品管理与数据集成与虚拟现实的高度个性化定制。”冯院士谈到,“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迭代,企业的质量管理在组织结构上会更加平面化、灵巧化、动态化;在功能结构上会强化利益相关方的价值与风险控制,以及创新效率和经济效应等,即未来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可以总结为‘互联互通、风险控制和创新效率’三个方面。”
02 挑战:企业质量管理困境
在工业4.0浪潮的推动下,制造企业想要步入质量4.0阶段,实现高质量发展,主要面临着如下挑战:
- 缺乏清晰的质量管理数字化战略、高层管理者的重视与支持,具体质量管理业务难以明确实施路径并落到实处;
- 缺少专业的质量管理数字化能力和人才,既掌握质量管理知识,又精通数字化转型的人才是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;
- 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陈旧,质量检测体系待完善、测量方式单一、测量设备精密度不够,质量检测信息通过纸介质传递、依靠档案进行管理;
- 碎片化的质量数据难以利用,质量数据遍布企业研发、设计、制造、物流、客户服务的各个环节,集成分散的数据并加以分析支撑决策才能发挥其价值。
“总的来说,这些挑战涵盖了质量数据的获取及其价值的实现,如何从质量控制、质量预防前进到质量预测等各个层面。”冯院士总结到。
03 破局:QMS赋能质量管理
益吉科技质量管理平台功能图